Brands

Monday, August 22, 2011

被音樂包圍的美妙滋味 Triangle Genese Quartet



被音樂包圍的美妙滋味
Triangle Genese Quartet
落地式喇叭

/器材評論/陶忠豪

Audio Art Taiwan

http://audioart.audionet.com.tw/239/t.htm

3音路4單體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。使用1TZ2500鈦合金振膜高音單體,一只T16 EFS 6.3吋紙盆振膜、布質懸邊中音單體,2T16EFB 6.3吋碳纖維三明治振膜低音單體。頻率響應:35Hz-20kHz(±3dB),持續承受功率:120W,最高承受功率:240W,平均阻抗:8Ω(最低3.2Ω),分頻點:250Hz2.3kHz。靈敏度:92 dB。尺寸(HWD):1230 × 370 × 386 mm,重量:26 Kg。參考售價:179,800元,進口總代理:巴洛克(02-25167050)。


















外觀:
Quartet的造型繼承Magellan sw2的圓弧側板設計,能消除箱體的平行面,降低箱內駐波問題。前障板以鋼琴烤漆處理,面板上那塊金黃色的大型金屬飾牌也質感不俗,巧妙妝點出優雅高貴的氣質,法國人的造型設計果然別出心裁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背板:
Quartet沒有搭載Magellan sw2的向後發聲單體,不過半突出於箱體外的高音單體配置,同樣能創造極其寬闊的音場,瀰漫在整個空間中的音樂包圍感,尤其令人印象深刻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透視圖:圖中可以看到Twin/Vent雙通道低音反射通道與音箱結合的狀態,音箱中兩支低音管分別負責一個獨立低音箱室,這兩個箱室內部都設有補強框架。此外高、中音單體也都有獨立隔間的箱室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焦點:1高音鮮明通透,輕鬆開放,細節超多,久聽也不疲累。2音場寬闊深邃,立體包圍感絕佳。3極其真實自然的人聲表現。4在爽朗活潑的聲底中,融入飽滿有肉的中低頻。

建議:1100瓦左右中等功率擴大機即可全面驅動,大功率不一定等於更好的表現。2前端器材以能充分發揮高音鮮明純淨、通透開闊特質者為優先考量,無須擔心高音會刺耳過亮。中低頻則不需太過濃厚,挑選聲底厚度適中者即可。3十坪空間內均可展現充足量感氣勢。喇叭建議盡量遠離背牆與側牆,讓音場充分伸展。

只要是對法國喇叭廠Triangle稍有研究的人,相信都知道這次介紹的Genese系列是Triangle的全新產品線,地位僅次於旗艦Magellan。如果再進一步瞭解,你應該還會發現,原本位居這個等級的Stratos系列消失了。這新、舊系列之間有何差異?簡單的說,幾年前推出的Stratos系列是繼承前代Magellan技術的降低成本版,取而代之的Genese系列則不但導入新一代Magellan sw2的頂級科技,還配備了許多連Magellan sw2都沒有的全新設計。從這個角度檢視,Genese絕不只是Magellan sw2的簡化版,它代表的其實是Triangle最新科技結晶!

設計實力突飛猛進

Genese的大幅進化,主要歸功於Triangle2005年擴建的全新研究中心,在這個佔地五百平方公尺的廠區中,Triangle不 但添購許多最先進的測量設備,還設有一間大型無響室。所以他們現在可以利用最新的雷射分析儀與加速度測量儀,精密測量單體振膜的運動與失真狀態,以及單體 框架的共振影響,還能透過實測結果,精確掌握音箱容積與內部補強框架的最佳位置,極低頻的測量範圍與精度也得以大幅提升。所以這三年來Triangle的設計功力突飛猛進,甚至在短時間內就推出新一代旗艦Magellan sw2。原本實力就極為堅強的Stratos之所以會被更新的Genese取代,一點也不令人意外。

中、高音單體再進化

Genese到底有何突破之處?從這次評論的Quartet喇叭中,我們可以探知其中端倪。首先看到Triangle最重視的中音單體。延續Triangle一貫作法,QuartetT16 EFS中音單體採用紙盆振膜搭配布質折疊懸邊,相位錐則比照Magellan sw2,採用了與振膜一體化的輕量塑料尖錐,以提升線性重播表現。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,這只單體的布質懸邊折疊圈數減少到只剩1.5道,衝程幅度也被限制在極小的範圍內。這種作法立刻讓我聯想到B&WFST無懸邊中音單體,FST的目的是為了消除懸邊對振膜運動的干擾,這個問題其實Triangle早就注意到了,他們的中音單體之所以一律配備布質折疊懸邊,就是因為這種懸邊的失真較低。如今進一步改良之後,中頻重播的表現值得期待。

再看到高音單體。號角開口一向是Triangle高音單體的最大特徵。不過這只TZ2500高音的號角開口角度與以往不同,外緣的角度平緩,內緣的曲度較陡,這種設計顯然與新一代Magellan sw2類似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Quartet的高音分頻點設定與以往大異其趣。過去Stratos系列的分頻點通常設在4kHz,讓中音單體擔任較吃重的角色,也符合以往Triangle從中音單體出發的設計理念。不過這次Quartet卻將高音分頻點下調至2.3kHz,顯然這只TZ2500的重播性能有所提升,而改良後的中音單體則能更精確的負責2.3kHz以下中頻音域。附帶一提,這款高音單體的磁力系統改採釹鐵硼磁鐵,磁力特性更為優異,這或許也是TZ2500性能強化的原因之一。

獨創雙通道低音反射管

Quartet外觀上的最大改變,在於這次Triangle首 度嘗試將高音單體半突出於箱體頂板之外。這項設計同樣是電腦精密計算後的成果,能有效提升音場表現,並降低高音指向性。突出於頂板的單體後方,被一個半圓 錐狀的箱室包覆,材質推測應是塑料射出成形。從原廠透視圖可以看到裡面有許多補強框架,用手敲擊,也可發現結構堅固、共振極低。

創新的低音反射通道設計,是Quartet的另一個重要特點。從外觀上看,Quartet的低音反射孔只有一個,不過這個反射孔的後方其實有兩個分支通道,構成一個Y形管道,這就是Triangle獨創的Twin/Vent雙通道低音反射裝置,能讓箱內氣壓更均勻快速的消散,降低整體失真,並減少箱體共振干擾,創造更深沈、緊實的低頻。

進一步研究,Twin/Vent的設計雖然巧妙,不過單憑這個裝置並無法發揮效用,音箱設計也必需配合才行。QuartetTwin/Vent被設置在兩只低音單體之間,這兩個低音單體的箱室彼此隔離、大小相同,Twin/Vent的兩個分支通道正好各負責一個箱室,如此才能讓兩個低音箱室的氣壓宣洩均衡一致。

再看Quartet的音箱結構,其實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的箱室也都各自隔離,只不過這兩者是密閉式設計。箱體內還設有兩道補牆框架,以提升音箱抑制共振的能力。此外,Quartet當然也配備了Triangle獨家的SPEC單點能量傳導底座,可以透過前方角錐,將箱體共振快速導向地面消散。

從以上介紹,我們可以發現Quartet的每項設計幾乎都比以往更為精進。不過科技並非全部,對Triangle主事者Renaud de Vergnette而言,不論任何設計,最後都必需以聲音驗收,直到符合他經驗中對於音樂的感受才算過關。他心目中的音樂感受到底是何境界?讓我們在Quartet的重播中尋找答案。

易擺位、好驅動

進入正式試聽之前,我特別嘗試了喇叭toe-in角度的調整。通常加了號角開口的喇叭,指向性會比較明顯,Renaud也曾建議Triangle用家可以從喇叭正對聆聽位置處開始微調toe-in角度。不過對Quartet而言,我發現即使完全不toe-in,中央音像依然明確清晰,各頻段的能量也依然均衡。Toe-in之後的最大差異在於細節,當喇叭正對聆聽者時,細節最多最直接,所以最後我還是決定以喇叭正對聆聽位置的擺位展開聆聽。

擴大機搭配方面,這次我先以輸出功率只有25瓦的Consonance M66管機驅動,在將近八坪的試聽室中,不論對付瞬間大動態,或是連續低頻衝擊,都沒有任何控制力不足的狀態,可見Quartet真的很好推。尤其特別的是,M66的聲底應該較為清朗,但是與Quartet搭配,聲底卻絲毫不顯冷淡清瘦,鋼弦吉他撥奏還頗有彈性,令我印象深刻。接下來,我再以70瓦功率的Pathos Classic One搭配,音質密度變得較高,低頻更厚實飽滿。最後以150瓦功率的Pass INI-150擴大機測試,在大功率驅動下,低頻有如大卡車駛過般沈重雄渾,不過能量太強反而有些壓迫,顯然Quartet並不需要大功率激發實力,聲音質感的協調,才是搭配重點。最後我選擇以Classic One作為試聽組合,因為這組搭配的音質厚度恰到好處,弦樂重播既緊湊又沒有壓迫感。

開闊輕鬆、鮮明飽滿

聆聽Michael Hedges的「Taproot」專輯,鋼弦吉他的泛音延伸充足,長音微弱的起伏綿延,聽不出一絲壓抑感。撥奏鋼弦的金屬感也毫不避諱的真實再現,不過聲音一點也不粗糙緊張刺耳,反而洋溢著輕鬆感,久聽也不疲累。開放、活生的高音原本就是Triangle喇叭的特色,但是Quartet的表現更順暢、更純淨細膩、更輕鬆悠揚。

再聽Cowboy Junkies的「The Trinity Session」專輯,這張在小教堂收錄的唱片,錄音中充斥著微弱的環境聲響,Quartet不但忠實重現錄音現場氛圍,甚至還能表現出伴隨這些細微噪音的殘響,可見細節再生能力之強。另一個值得強調之處是,Genese系列雖然沒有繼承Magellan的向後發聲單體,音場的三度空間感卻極其出色,音場寬度不但完全超越左右喇叭界限,舞台深度也層次分明,彷彿現場聆聽一般,有一種被音樂包圍的感覺。這種真實的音場表現,想必也是Renaud追求的「音樂感受」之一。

以往厚聲底與Triangle喇叭絕對扯不上邊,不過這次用Quartet播放挪威吉他手Terje Rypdal的「Blue」專輯,第二軌的電貝斯低頻竟然既豐潤又有彈性,腳踩大鼓的撲撲聲也有著飽滿的形體。再聽電吉他,即使加了distortion扭曲破音效果器,質感依然滑溜順暢,完全不同於世俗搖滾吉他的骯髒噪響,一聽即知是Terje Rypdal精心調配後的成果,微妙的顫音稍顯呆滯就失了情感韻味、陡然拔尖的高音不夠盡興就沒了快感、音樂能量一旦過頭就俗不可耐。而Quartet就是有辦法將這如糖似蜜、如夢似真的音樂幻境處理的恰到好處。這張專輯跟發燒錄音完全無關,不過幾年前Triangle推出的測試片中,竟然收錄了這張專輯中的一曲,當時我就覺得Renaud音樂品味不俗。如今以Quartet的實際表現驗收,我必須要說,Renaud不但音樂品味獨到,而且他真的實踐承諾,將無形的聆聽感受,化為實際重播的美妙音符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